不自矜(jīn)故长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领导众人矜骄傲自大长领导
不自矜(jīn),故长: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领导众人。矜,骄傲自大。长,领导者。王弼注云:“不自矜,则其德长也。”
诚全而归之:确实做到周全,就会回归于道。诚,确实。全,保全。归之,归于道。
委屈反能保全,弯曲反能伸直;低洼容易充盈,陈旧反能更新;欠缺就能获得,贪多反而迷惑。因此圣人守道,作为天下的范式。不自我表现,所以是非分明;不自以为是,所以声名昭彰;不自我夸耀,所以能建立功勋;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领导众人。正因为他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没人能和他竞争。古人所说的“委曲反能保全”,难道说的是空话吗?确实做到周全,就会回归于道。
二十三章
本章阐述有关治国的理念。首先便提出“希言自然”,从字面上解释,“希言自然”是让人少说话,以符合自然的法则。但深层的意思很清楚,是说统治者应当少发号施令。因为道法自然,而自然是“希言”的,虽然也有飘风、骤雨这样的自然现象,但时间极短,难以持久。在大多数时间里,自然界总体还是处于相对平静的状态中。因此统治者也不要总在那里发号施令,应让社会保持平静的自然状态。《老子》书中有多次提到类似的观点。如二章的“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五章又告诫“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十七章“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这里都将“贵言”、“不言”、“希言”与道、与自然的品格、与治世的法则相互联系在一起。所以许多研究者认为此章与十七章联系密切,因为十七章有关治国的四种层次中,其第三种是“畏之”,第四种是“侮之”。之所以“畏”,是法令的严苛;之所以“侮”,是达到了“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因而有了反抗,结果是统治者走向自己的反面,反而受侮了。如商汤放桀于鸣条,周武王伐纣,商纣王自焚于鹿台,皆是其例。因此,本章结尾再一次写道:“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指明诚信治国的重要性,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文中有关自然界的“飘风”、“骤雨”,是有所指的,是用以喻指和批判现实中的暴君们使用残酷的手对待民众的反抗,也不可能是长久的。“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说的便是这层意思。高亨在《老子注译》中云:“老子指出:王侯用狂暴的政治手段压迫人民,就绝不会长久,只有效法于宇宙自然之道、自然之德、自然之天,使万民各得其生,各得其养,那就可以与道、德、天比美了。”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故同于道者,道亦得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希言自然:少发政令合于自然。希言,即少言,少说话。引申为少发政令。王弼注云:“听之不闻名曰希。下章言,道之出言,淡兮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然则无味不足听之言,乃是自然之至言也。”蒋锡昌云:“‘多言’者,多声教法令之治;‘希言’者,少声教法令之治;故一即有为,一即无为也。”(《老子校诂》)
飘风:强风。王淮云:“‘飘风’以喻暴政之号令天下,宪令法禁是也。”(《老子探义》)
骤雨:暴雨。王弼注云:“言暴兴不长也。”
- 学会冷静的处理男人出轨 发现男人出轨后的正确举动[图]
- 比(bì)代;一全部;洒洗雪易耨耘田除草制通掣(chè)提、[图]
- 晋赵鞅帅师围卫齐人来归运、 、龟阴田 齐人曷为来归运、 、龟[图]
- 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烛之武退秦师之事《春秋》仅载“晋人、[图]
- 二十八周伯仁风德雅重 深达危乱过江积年 恒大饮酒尝经三日[图]
- 不豫不快豫悦高兴 “君子”二句这是孔子的话见《[图]
- 师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尼惊异之遍告里中耆德云 “此是有道之[图]
- 四时本篇结合阴阳五行阐述春夏秋冬四时的特质、品格明确指出每一[图]
- 下邳阙宣聚众数千人自称天子;徐州牧陶谦与共举兵取泰山华、费略[图]
- 谢肇淛《五杂俎》今茶品之上者松萝也虎丘也罗岕也龙井也阳羡也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