髀阳大腿的外侧髀大腿部阳指外侧外辅骨即腓骨小腿骨有胫骨、腓骨
髀阳:大腿的外侧。髀,大腿部。阳,指外侧。
外辅骨:即腓骨。小腿骨有胫骨、腓骨两支,胫骨为主,腓骨为辅,且在外侧,故称外辅骨。
绝骨:在外踝直上三寸许腓骨的凹陷处。腓骨至此似乎绝断,故称绝骨。
三毛:足大趾爪甲后生毛处。
胆足少阳的经脉,起于眼外角,上至额角,向下绕至耳后,沿颈部,行于手少阳三焦经的前面,至肩上,又交叉到手少阳三焦经的后面,而进入缺盆;它的支脉,另从眼外角,下行至大迎穴附近,与手少阳三焦经相合,至眼眶下,向颊车,下颈,与前入缺盆的支脉相合,然后下行胸中,贯膈,络肝,属胆,沿着胁内,出少腹两侧的气街,绕过阴毛际,横入环跳部;它的直行经脉,从缺盆下走腋,沿胸部过季胁,与前支脉合于环跳部,再下沿髀部外侧,出阳陵泉,下行于腓骨之前,直下抵阳辅穴,下出外踝之前,沿着足背,出足小指与第四指之间;它的另一支脉,由足背走向足大指间,沿着大指的骨缝,到它的尖端,又返回穿入爪甲,出三毛与足厥阴肝经相接。
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丛毛:即上文“三毛”。
肝足厥阴的经脉,起于足大指丛毛上的大敦穴,沿着足背上侧,至内踝前一寸处,向上至踝骨上八寸处,交叉于足太阴脾经的后方,上腘内缘,沿阴股,入阴毛中,环绕阴器一周,至小腹,夹行于胃的两旁,属肝,络胆,上通膈膜,散布于胁腹部,沿喉咙的后侧,入喉咙的上孔,联系眼球深处的脉络,与督脉会合于巅顶的百会,它的支脉,从眼球深处脉络,向下行于颊部内侧,环绕口唇之内;它另有一支脉,又从肝脏通过膈膜,上注于肺脏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见者,足太阴过于外踝之上,无所隐故也。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六经络手阳明少阳之大络,起于五指间,上合肘中。饮酒者,卫气先行皮肤,先充络脉,络脉先盛,故卫气已平,营气乃满,而经脉大盛。脉之卒然动者,皆邪气居之,留于本末;不动则热,不坚则陷且空,不与众同,是以知其何脉之动也。
足太阴过于外踝之上:张景岳:“足太阴当作手太阴,经脉深而直行,故手足十二经脉,皆伏行分肉之间,不可得见。其有见者,惟手太阴一经,过于手外踝之上,因其骨露皮浅,故不能隐。下文云:‘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正谓此耳。”张氏之说可从。
十二经脉,隐伏在体内而行于分肉之间,其深不能看到;经常可以见到的,只是手太阴肺经在经过手外踝之上气口部分,这是由于该处骨露皮浅无所隐蔽的缘故。其他各脉在浅表而经常可见到的,都是络脉。在手足六经络脉中,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的大络,分别起于手五指之间,上合于肘中。饮酒的人,它的酒气随着卫气行于皮肤,充溢络脉,首先使络脉满盛。就会使卫气均平,营气满盛,那经脉也就很充盛了。人的经脉突然充盛,这都是邪气侵袭于内,留在脏腑经脉里,聚而不动,可以化热。如浮络不现坚实,就是病邪深入,经气虚空,不与一般相同,所以知道哪条经脉发病了。
雷公曰:何以知经脉之与络脉异也?
黄帝曰: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脉之见者,皆络脉也。
雷公曰:细子无以明其然也。
- 识别有毒的食品包装袋[图]
- 从放牛娃到经学大师廖平是近代著名的经学大师他一生研治经学做出[图]
- 半入赎华元的车马只有一半送入郑国告而入指讲明情况、报明身份叔[图]
- 跳梁又写作“跳踉”“跳浪”跳跃腾跳 辟同“避”躲避[图]
- 【注释】,策鞭马的工具这里作动词用是鞭策、驾驭之意【点评】,[图]
- 今如果抗刭(jǐnɡ)杀头季世末世匡正曩(nǎnɡ)从前淮阴[图]
- 赞拜古代臣子朝拜时司仪官要高声呼叫朝拜者的姓名称赞拜趋小步快[图]
- 班固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书写本篇内容全面文字简约是反映汉武帝及[图]
- 解散指撤退如风雨形容四处散去倍同“背”背向泰山表示越过泰山向[图]
-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首“履”字为卦名卦象兑下乾上履践也咥噬[图]